News
2021年12月21日,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全院大会上,如恩创始合伙人胡如珊受任为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主任,院长李翔宁代表学院表示祝贺与欢迎。
作为一所开放包容的高等教育科研机构,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教学体系结合理论与实践,院长李翔宁期望建筑学以灵活的教育体系应对不确定的未来,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。李翔宁教授表示:“胡如珊的加入,将以更多元的视角及国际化的视野,审视建筑学科边界的再定义、建筑学的社会价值、未来城市发展等一系列问题,开拓同济建筑学科国际化的渠道。”
胡如珊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渊源颇深。她曾于2014至2016年期间,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开展系列讲座,并于2016年和2017年受邀参与由院长李翔宁教授策划的主题展览: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(GSD)秋季主展《走向批判的实用主义:中国当代建筑》以及釜山国际建筑文化季《生活在釜山,生活在上海》。2021年,如恩的回顾型个展《无尽之行》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呈现,该展览以时间连续性与历史记忆为题,追溯了如恩建筑实践中的重要时刻和建筑思考的不断演变,亦是多年来如恩与同济之间交流合作的见证。
胡如珊说道:“我非常荣幸能担任学院的建筑系主任,参与同济大学这所顶尖学府的教育工作,与最出色的建筑理论家、实践者一同进行研究及交流。在过去的二十年间,我始终是以‘旁观者’的身份关注同济,同济师生展现出来的天赋与专业素养让我钦佩。同济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知名的建筑师前来学校发表演讲、举办交流活动,构建了同济的学术联盟。如今,同济正以全球化的视野不断打破边界,扩大自己的全球影响力。我很荣幸能够成为同济的一员,与学校一同回应社会、科技及环境等诸多问题,使建筑更融入城市生活。”
如恩的办公室里不乏来自同济的毕业生。他们向胡如珊表示祝贺的同时,也为同济与如恩的合作感到高兴。在同济建筑教育体系中,理论与实践的连接将更为紧密。同济建筑系在设立之初深受包豪斯学派的影响,而如恩的建筑设计作品亦体现了包豪斯的理念。如恩将“跨学科”理念贯穿于建筑、室内、产品与平面设计中,赢得了业界的关注与认可。胡如珊成为同济建筑系主任,会将更多元的视角、更开放的价值观融入建筑设计学科,推动建设更包容的社群,实现同济建筑学科的更高追求。(2021年12月23日)
胡如珊
2004年,胡如珊与合伙人郭锡恩在上海共同创立了如恩设计研究室。在多年的设计实践中,胡如珊坚持以全球化的多元设计理念来创造批判性的建筑范例,以研究为方法论来诠释每个项目背后的独特语境。与此同时,胡如珊也创立了设计共和,为设计师提供集文化、设计、教育和展览为一体的多元化创意交流平台。
除建筑设计实践外,胡如珊积极投身于国内外建筑教育事业,先后担任哈佛大学约翰波特曼·设计教授、耶鲁大学诺曼·弗斯特设计教授及香港大学客座教授;参与的教学研究课题深入探讨了历史文化与空间建造之间关系,如《过去的未来》,《反思型怀旧:上海石库门文化遗产的别样未来》和《(解构)构建文化旅游——客栈》等。此外,胡如珊先后策划出版了《设计宣言》(设计共和,2006-至今)、《视觉暂留-建筑师绘话上海》(MCCM出版社,2007)、《如恩设计研究室》(Park Books出版社,2017)、《间:空间、时间与实践》(泰晤士&赫德逊出版社,2021),系统梳理其建筑实践与理念,反思当今时代建筑师面临的一系列问题,寻求建筑、文化、社会等不同元素之间的平衡方式。
胡如珊获得的代表性国际奖项包括:2021年FRAME设计大奖“终身成就奖”,2017年EDIDA国际设计大奖、德国设计委员会ICON年度设计师,2015年巴黎国际设计展览亚洲年度设计师,2014年英国Wallpaper*年度设计师,2013年被美国《室内设计》杂志列入名人堂。此外,她受邀参加众多国际知名建筑设计奖项评委工作,包括2020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(RIBA)国际设计大奖,2018年世界建筑节(WAF)设计奖和DEZEEN设计奖,2015年英国Wallpaper*设计奖等。
胡如珊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,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,随后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硕士学位,曾任职于普林斯顿的Michael Graves以及Gropius 创立的The Architects Collaborative (TAC)等知名建筑公司。
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
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于1952年成立,具有广泛和深厚的历史基础。学院现设有建筑系、城市规划系、景观学系3个系,学院共有全职教师和研究人员222人。
学院以“生态城市”、“绿色建筑”、“遗产保护”、“数字设计”为学科发展重点,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新的强势学科,通过学科交叉平台建设形成新的优势学科群。与此同时,学院坚持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为己任,努力成为世界一流的建筑、规划、设计院校。